【ELLE Gourmet】不可抗拒的法式麵包

【ELLE Gourmet】不可抗拒的法式麵包

24-11-2025
ELLEKay Tse

香氣四溢的麵包總是讓人垂涎欲滴,法式麵包不僅是法國飲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靈魂,更以簡單的原材料體現出極致工藝,展示餐桌上的法式日常。

酸種麵包

法式烘焙

酸種麵包是一種在歐洲流傳已久的古老方法,甚至被認為是人類史上最古老的發酵麵包。在古埃及約公元前1500年,人們在製作無酵餅的期間,偶然將麵團暴露在空氣中,讓野生酵母和乳酸菌進入並使其自然膨脹。這種「意外」的發現,開啟了製作鬆軟麵包的時代。

傳統酸種麵包的成分極為簡單,只需麵粉、水、天然酸種和鹽。酸種麵包的製作需要長達約20小時的低溫發酵,發酵過程會分解麵粉中的澱粉,減緩碳水化合物在人體的消化速度,使得酸種麵包的升糖指數較一般白麵包低,有助於穩定血糖,而當中所產生的乳酸菌和醋酸菌有助於腸道健康。酸種麵包具有強韌且耐嚼的口感,外皮通常厚實,內裡氣孔呈大小不一的蜂窩狀,會有略帶酸味的鬆軟口感。

牛角包

法式烘焙

牛角包Croissant的法語原意為「新月」,不僅是法式早餐的代名詞,也是最受全球喜愛的一種酥皮點心。麵包師使用帶酵母的酥皮麵團,反覆將大量牛油包裹在麵團中層疊。牛油含量至少佔麵團總重量的三分之一,利用高比例的牛油製造香氣。新月形的牛角包通常代表是用人造牛油或混合油脂製造,直立形則代表用純牛油製成。

雖然牛角包被視為法國美食的象徵,但它其實是源自奧地利維也納的一款Kipferl新月形小麵包,早在13世紀就在奧地利和匈牙利地區流行。約1839年,一位名叫August Zang的奧地利軍官在巴黎開設了一家「維也納麵包店」(Boulangerie Viennoise),巴黎的烘焙師對Kipferl做了大改良,用發酵酥皮取代了最初的布里歐式麵團,成為現今的牛角包。

朱古力酥

法式烘焙

朱古力酥的來源與牛角包密不可分,都屬於法國烘焙中的Viennoiserie(維也納酥皮點心)類別,後來由法國的烘焙師改良配方和技藝。朱古力酥的麵團和牛角包一樣,使用不斷將牛油包裹在麵團中摺疊的方式製成酥皮麵團,加上兩條實心的高熔點長條黑朱古力餡料,平衡口感。咬下極薄的外層酥皮,即可品嘗到溫熱的濃郁朱古力醬。

有趣的是,在巴黎和法國北部和東部的大部分地區,它被稱為Pain au chocolat;在法國西南部則被稱為Chocolatine。這場正名之爭甚至引發過法國議會的討論,但至今仍沒有統一的官方稱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