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韓風席捲全球之際,韓國濁米酒馬格利酒(Makgeolli)亦正從鄉間農家飲品,搖身一變成為風靡全球的潮流餐酒;要趕上這股潮流,不妨一起從起源、製法到配餐與保存,全面認識這款「傳統變潮流」的馬格利酒吧!
馬格利酒的起源

馬格利酒是韓國最古老的釀造酒之一,其歷史可追溯至三國時代甚至更早。當時,它多被農民與鄉村社群在家中以米為原料自行釀造,因此也有「農酒」之稱,通常用於日常聚飲或慶典時的親民選擇。。至於「馬格利」(막걸리)一詞據說源自「막걸렀다」的動詞,意指「剛過濾」或「粗略過濾」的意思,暗示其濁白外觀與釀製後未經精細過濾的特性。
韓國米酒 vs 日本清酒

釀造馬格利酒的基本原料極為簡單:蒸熟的米、作為發酵原料的「麴餅」及水。麴餅內含多種微生物與酵母,藉由分解米中的澱粉為糖,再由酵母轉化為酒精。釀造馬格利酒通常使用名為韓式陶缸或陶器的容器,讓微生物自然作用。其製法與日本清酒不同:清酒採用精米及多段發酵,通常過濾後呈透明;而馬格利酒保留沉澱米粒、呈乳白色、略帶氣泡,酒精濃度亦一般在 6 % 至 9 % 之間。因此,馬格利酒可視作介乎於米啤酒與米酒之間的一款釀造酒。
馬格利酒的復興

歷史上,馬格利酒並非一直被尊崇。於日本殖民統治期間及其後,釀造制度受限,農民自釀被限制。在 1960 至 70 年代,政府為保障糧食而限制用米釀酒,導致馬格利的一度衰落。但進入 21 世紀,隨著年輕人尋求文化根源、工藝釀造興起,以及健康訴求提升,馬格利迎來復興。另一方面,疫情期間人們對輕酒精飲品與社交方式改變,加上馬格利酒通常擁有豐富多樣的風味,如乳酸酸味或香甜水果,定位親民貼地,也讓這款低酒精、醇厚且易於分享的酒款更受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