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界的權力版圖,正在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轉變。這場風暴的主角,是長期被視為新世界發展當然接班人的鄭志剛(Adrian Cheng)。2024 年,他先在 9 月辭任新世界 CEO,並於 2025 年逐步退出集團核心職務。外界一度以為他將淡出舞台,卻沒料到他以全新身份重返聚光燈:創立一家名為 ALMAD Group 的公司,總部設於香港,專注投資數字經濟、文化娛樂、Web3 與新興市場。
他還在社交媒體發文:「我是自己的光,沒有東西可減弱它」(I am my own light; nothing could diminish it ) 展示決心。這不僅是他職業生涯的轉折點,更是香港在新經濟探索上的一個縮影。
鄭志剛的轉身,並非毫無前奏。在新世界任內,他主導打造 Victoria Dockside 和 K11 MUSEA,把藝術、文化與零售結合,試圖將香港的地產項目轉化為「文化體驗經濟」。
然而這一模式並非沒有爭議。疫情期間,龐大的資本開支遇上消費力不足,2024 財年新世界錄得高達 197 億港元的虧損,創下集團歷來最嚴重的一次。
高槓桿與負債問題持續被市場質疑,甚至導致新世界被剔出恒生指數成份股。外界普遍認為,鄭志剛的風格偏重於品牌美學與文化話題,卻未能有效平衡財務穩健性。
正是在這種壓力之下,他選擇徹底切割過去,轉而投身新的戰場。
2025 年,他宣布成立 ALMAD Group,並以高調聲明闡述願景:要捕捉新興市場的創新機會,探索數字資產與 Web3,並深耕 ACGN(二次元)文化,透過 K11 by AC 的升級,打造成一個新世代文化生態圈。相比新世界的鋼筋水泥,ALMAD 的賭注顯得更具前沿與想像力。
但這場轉型並不只是理想化的口號。鄭志剛早已在投資圈留下成績。他是小紅書早期投資人之一,如今該平台估值已逾 310 億美元;他亦投資小鵬汽車和金融科技公司滴灌通(Micro Connect),都在各自領域掀起波瀾。
這些案例為他提供了信心與資本,讓外界更難把他簡單定義為「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地產少爺」。ALMAD 的成立,更像是他將這些經驗系統化,嘗試把個人投資的成功轉化為長線的產業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