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都說Gen Z、00後整頓職場?原來新世代最新的整頓職場方式,就是竟然會有「微退休」?「微退休」不僅代表一種暫時脫離職場的選擇,更反映了新世代對傳統退休模式的反思與革新。微退休並非傳統意義上的永久離開勞動市場,而是短暫的、中間性的休息,到底「微退休」興起的原因是甚麼?「微退休」有甚麼好處?「微退休」對新世界又有甚麼影響?
微退休是甚麼?
微退休(micro-retirement,或稱mini-retirement)的概念最早可追溯至2007年,由美國創業家兼作家Tim Ferriss在暢銷書《The 4-Hour Workweek》(中文譯為《一週工作4小時》)中提出並推廣。他在書中倡導「迷你退休」的想法,即在職業生涯中間歇性地暫停工作,進行旅行、學習或休息,而不是等到老年才退休。
微退休是一個人在職業生涯中主動選擇暫時離開工作崗位,進行一段時間的休息。背後可能有不同目的,可以是旅行、停下來休息,或者作個人的不同發展,之後再返回職場或轉換職業軌道。
微退休這段休息時間,通常持續數週至數個月,甚至可能延長至一年左右,但與傳統退休不同,它不是永久性的結束,而是職業生涯中的「間歇」停頓。
微退休挑戰了線性職業模式
根據職場顧問機構Paychex的定義,微退休是一種延長的休息,用於恢復精力、探索興趣或追求個人成長,而非僅僅是度假,而最大的突破位是, 微退休挑戰了工業時代的線性職業模式,即「學習-工作-退休」的三階段人生結構。它引入了循環式的生命週期,讓個人在不同階段交替工作與休憩,真真正正的整頓職場,你叫我想career path,我卻覺得中途要休息一下。
微退休是「主動選擇」
微退休被視為一種自我調節機制,因為人類的注意力與精力有限,長期高壓工作容易導致 burnout,微退休則提供了一個「重啟」機會,讓心身從日常壓力中恢復,同時不介意犧牲短期收入,反而投資於長期生產力和幸福感。總體而言,微退休的核心是「主動選擇」,它強調個人主權,而不是被動等待老齡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