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起近年英國經濟,唔少人第一時間就諗到通脹高、生活成本壓力大等問題,其實今時今日,失業問題亦到愈嚟愈令人憂心。無論你睇數據定睇身邊朋友,尤其係年輕人失業問題,已經成為本地社會熱話。今次我哋又試吓一齊探討本地失業問題有幾嚴重,同埋解釋呢個問題有幾大影響。
NEET狀態下的青年
根據最新官方統計,2025年英國總失業率升到4.7%,雖然响歷史上仍然處於低水平,但其中16-24歲年齡層嘅失業率就好誇張,高達14.1-14.6%,逼近2020年疫情初期水平。根據Youth Employment數據,現時大約有94.6萬16至24歲年青人,屬於NEET狀態(唔係讀緊書、唔係返緊工、唔係做緊培訓),不過當中只有約36.5萬人真係搵唔到工(unemployed),其餘58.3萬人被定義為「經濟不活躍」(economically inactive),即係多數時間宅响屋企,冇積極咁出去搵工。
我哋試過响職場上撞到好幾位真實嘅本地年輕人,佢哋好多都係本地大學畢業,一直都搵唔到理想嘅工作,最後要同我哋呢啲新移民半退休大叔大嬸一齊做啲最低工資嘅抄散兼職。問佢哋點解唔正正經經去搵份長工,佢哋就話搵咗好耐都搵唔到,其中一個年輕人仲要係响倫敦某大學經濟系畢業,真係令人匪夷所思。
「有工冇人做,有人冇工做」
對於呢個現象,我哋嘅解釋係,英國同好多已發展地區例如香港一樣,受高等教育嘅人口比例較高,但係受到經濟發展所限,巿場未能提供足夠嘅相關職位。反而某啲需要特定就業技能嘅工作,例如看護、汽車維修、物業維護,雖然有唔少職位空缺,但係又無辦法請到呢班高學歷嘅年輕人。於是就出現咗就業錯配,變成「有工冇人做,有人冇工做」。由於高學歷職位集中响英國東南部,所以北部嘅高學歷青年就更加難搵到在地嘅合適工作。